12月25日,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发表了《深一度丨一个广州社区的治理实验:当社区有了“老年病”,谁来治,怎么治?》一文(点击最下方“阅读原文”可查看),深度探讨了社区改造话题。其中,广州市政协委员、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律师接受采访,并就该话题提出建议。
长期关注社区治理以及社区无障碍改造的郑子殷律师表示,广州城市建设起步早,老旧小区更是不少,社区老化与居民生活需求之间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落差。此前,围绕长者友好社区建设,郑子殷提出改善老年人“悬空的晚年”,促成 1927户长者辅助包完成微改造、304栋公共空教间加装扶手。但在他看来,这个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。
社区更新是一个动态过程,如何通过“政府补一点”撬动聚合民生“微力量”,撬动基层“大治理”,建立社区自主更新的长效机制值得多方思考。而社区不能等着“免费的资源”送上门。“免费的资源”一般有资助周期,对资助范围有所限制。郑子殷律师指出,街坊提出的议题往往迫切而小众,“往往等不起”,“你不知道这么个性化的工作能否被纳入其中,或者人家有没有充足资金做多一件事”。
理论上,应该居民出一点、政府补一点、企业让一点、慈善捐一点,但当发现社区痛点或公共服务新需求,一个街坊如何发起动议?这个问题才是关键所在。郑子殷律师分析道,“因此,居民首先需要一个指引,说明如何在发现了一个社区公共需求后发起讨论,具体到找什么人、怎么找。同时,改变国内部分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‘对上负责’的认知偏差,要主动寻找‘社区想议的事’。”
郑律师建议,社区未来应引入专业协作者长期开展社区公共教育,并作为社区伙伴而非伙计推动多方协作,并建立社区建设发展的资源清单,并明确相关使用指引和咨询方式,让大家能用起来,也敢用起来,至于公共性的培养,“由牵头人或协作者每年拿出一部分资源作为配套资金,鼓励先自筹先申请,鼓励大家‘先吃螃蟹’,边实践,边培育社区公共性”。
文章转载自:广州日报新花城、公众号“广州政协”
郑子殷 律师
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。从事法律行业30年,擅长民商事法律业务和公共法律服务:资产并购、企业法律顾问、高净值人士私人法律顾问;慈善法和非营利社会组织管理应用、学校法律顾问、校园安全事故纠纷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。
曾获主要荣誉:
2015年,腾讯大粤网、腾讯公益“2015时尚公益盛典温暖人物奖”
2017年,获第五届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 、首届律界公益榜公益爱心优秀奖、广州市社会组织领军人物、广州市慈善榜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
2018年,获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形象大使、广州市律协“最美律师”
2019年,获全国“七五普法”先进个人、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
2020年,获广东好人、广州最美志愿者、广州十优律师
2021年,获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、2017-2021年度全省优秀律师、广州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
2022年,获凤凰行动者联盟2022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人物入围、2021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和广州市最美志愿者、广州最美慈善家庭
2023年,获广州市政协2022年度广州市优秀政协委员、优秀政协提案(2个)、在广州市律师协会“30年30人30所”活动中获评为“暖·服务为民榜样”、获广东省律师协会优秀委员会主任
2024年,获评广州市政协“2023年度优秀市政协委员”、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2023年度家庭教育公益人物、获广州市律师协会2023年度优秀委员会主任
声 明
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保证一定正确,本公众号对所有原创、转载、分享的内容、陈述、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,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。发布的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,如需转载原创文章,或因部分转载作品、图片的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通过留言方式联系本公众号运营者。谢谢!
编 辑 | 黄晓瑜
审 定 | 刘雅滢